朱仙镇木版年画“申遗”跻身国家申报梯队
“中国木版年画‘申遗’跻身国家申报梯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发展及年画文化产业构建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2月14日,谈及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遗”正式纳入国家申报计划,河南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凤友说。
12月12日,“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会上传来喜讯,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遗”已完成申报中文文本及视频,顺利通过国内审核,正式纳入国家申报计划。这意味着中国木版年画联合“申遗”取得重大进展,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传承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被公认为中国木版年画的源头,有中国民间艺术“活化石”之称。为了让“申遗”更有把握,2002年,中国民协发起了以木版年画抢救为龙头项目的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迄今已走过15个年头。2002年10月,由中国民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在开封、朱仙镇举办,这项活动被称作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历史性的开端。2006年5月,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月,由中国民协在开封举行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国际高峰论坛首次提出,中国木版年画捆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11月,中国民协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木版年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言》。
15年来,朱仙镇木版年画抢救、保护、传承、发展硕果累累。我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经过科学的抢救、挖掘、整理、立档,恢复了11家朱仙镇木版年画“老字号”,认定了一批国家、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注册了传统年画商标,确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行业标准。朱仙镇荣膺“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称号。在全国发行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出版了由冯骥才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朱仙镇木版年画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认证,被外交部确定为“国礼”。
2016年1月,朱仙镇木版年画入围文化部认可、淘宝众筹联合“故宫淘宝”发起的非遗众筹项目,“清风”卡通版木版年画在淘宝众筹平台不到半天,筹款达成率就超过150%。今年11月,我市首家民间年画博物馆——尹氏老天成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正式开放,由中央美院联合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继中制作的动漫作品《刘海戏金蟾》填补了国内年画动漫产业的空白。